兰州现代职业学院2025年单考单招补充通知 (志愿填报及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5-08-10作者:来源: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浏览:10



一、招生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习形式

所属二级学院

联系电话

1

园林技术

410202

全日制/弹性学制

农林科技学院

0931-6515159

2

畜牧兽医

410303

全日制/弹性学制

3

健身指导与管理

570307

全日制

旅游航空学院

0931-6515358

4

民航运输服务

500401

全日制

5

人物形象设计

550117

全日制

6

舞蹈表演

550202

全日制

教育艺术学院

0931-6515227

7

视觉传达设计

550102

全日制

8

工业机器人技术

460305

全日制

理工学院

0931-6515337

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460704

全日制

10

现代物业管理

440703

全日制

城市建设学院

0931-6515266

11

建筑消防技术

440406

全日制

12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590301

全日制/弹性学制

财经商贸学院

0931-6515311

13

烹饪工艺与营养

540202

全日制/弹性学制

注:全日制与弹性学制毕业证类型一致,只是授课方式不同。全日制要求必须在校跟班授课,弹性学制为“网络授课+面授”方式,请考生务必确认授课方式,应届毕业生须选择全日制。

专业要求:

舞蹈表演专业:限中国舞、民族舞,有舞蹈功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色觉异常Ⅱ(俗称色盲)不推荐填报志愿。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1、身高:女生160-173cm,男生170-185cm2、视力: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4.8E字表),无对视、斜视,无色盲色弱;3、五官端正,肤色好;无明显疤痕、胎记;无纹身;牙齿排列整齐;无明显体味;4、口齿清楚;听力正常;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5、形体匀称,无“X”型腿、“O”型腿、无跛脚;6、无精神病史,按照民航专业体检合格,无各类慢性传染疾病;7、政审合格(含父母及其他直系亲属)。


二、志愿填报

填报时间:20248198:0082110:00

单考单招录取设置 1 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 6 个专业选项和 1 个专业调剂选项,不征集志愿。

单考单招录取采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ganseea.cn https://kw.ganseea.cn),根据网站提示进行志愿填报。参加单考单招录取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三、考试

单考单招录取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

(一)文化素质测试

1.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且未被录取的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以2025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成绩为准,不再单独参加我校组织的考试。

2.未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的应往届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含技工学校)、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人员,由我校统一组织文化素质测试。

(二)职业适应性测试

应往届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由我校结合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学生意愿和特长,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

考试时间及地点:824

职业适应性测试:9:00-12:00

文化素质测试:14:00-16:30

考生参加考试时携带身份证、准考证、《2025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单考单招报名登记表》(一式三份)

具体考试时间、地点以报名系统打印的《准考证》安排为准。


四、录取

录取时间:826日前完成录取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2025年单招单考考试大纲

文化基础部分

语文(50分)

一、基础知识掌握重点

1.正确读写常用汉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能判断并改正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错误。

3.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及其表达效果。

4.知道基本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5.了解重要作家的国别、生活时代、字号、文学主张及代表作。

6.熟读、背诵、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和名段。

二、阅读理解目标要求

1.文言文阅读

1)识别常见的通假字。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为重点)

2)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而、乎、乃、其、为、以、于、则、者、之为重点)。

3)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赏析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形象和语言,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2.现代文阅读

1)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2)准确掌握记叙文的叙述顺序、线索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准确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性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结构,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能把握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理清论证过程;熟悉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知晓散文主要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能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等;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能根据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并提取有关信息。

3)有自己的思考和个性化认识,解读作品对个人的启发及影响。

三、考题形式

(一)选择题(30分)

(二)阅读理解(20分)

四、参考书目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1

(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倪文锦

(三)《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倪文锦



数学(50分)

一、知识点:

代数部分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2.区间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及不等式的解法。

3.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求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其图像特征。

4.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

5.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判断;特殊角的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的转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其有关计算。

6.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求法。

几何部分

1.空间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2.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相关计算。

二、目标要求:

1.代数部分(占比约80%

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含义。理解区间的概念。熟悉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熟练求解函数的定义域,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其图像特点。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运算及其性质。熟悉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符号的判断;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以及特殊角的角度制和弧度制之间的转换。会求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

2.几何部分(占比约20%

掌握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的性质特点。熟练掌握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圆心、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利用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和平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判断问题。能进行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相关计算。

三、考题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36分)

(二)判断题(14分)

四、参考书目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1

(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曹一鸣

(三)《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曹一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50分)

一、知识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中国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儒、道、墨、法四家的主要思想观念。

2.中国传统礼仪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元素

3.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等文化成果。

4.中国古代教育和中国古代宗教思想。

5.中国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6.甘肃文化资源及甘肃精神。

思想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历史地位。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

4.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特点和作用,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

6.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及时代变迁,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

7. 法治的科学内涵,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国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

8.时事政治:党的二十大精神,甘肃重大战略部署

二、目标要求: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占比约20%

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熟悉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体悟中华民族品格;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民族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完善人格,深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弘扬中国价值;从而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部分(占比约80%

1)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3)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 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 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 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三、考题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二)判断题(10分)

(三)简答题(10分)

四、参考书目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2

(二)《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艳玲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郭敏飞 李玢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读本》(2024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甘肃省情读本(2025版)》(甘肃省教育厅组编)


科学技术(50分)

一、知识点:

化学部分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及简单的物理、化学变化。

溶液的组成、溶解度及常见的酸、碱、盐溶液。

常见非金属(如氧气、碳、氢气)及其化合物。

常见金属(如铁、铜、铝)及其化合物。

简单有机物(如甲烷、乙醇、乙酸)。

人体中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物理部分

机械运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力和运动的关系。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转化。

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

简单的电磁现象(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及凸透镜成像。

生物部分

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物质运输方式。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信息技术部分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文字处理)。

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简单转化。

二、目标要求:

化学部分(占比约 20%

掌握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熟记氧气、碳、铁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关反应。知道简单有机物的名称和用途。了解常见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物理部分(占比约 30%

能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会进行速度的简单计算。认识常见的力,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机械能的转化。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进行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了解简单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简单应用。

生物部分(占比约 30%

知道细胞中含有的物质,能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了解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及意义。

信息技术部分(占比约 20%

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会进行简单的文件管理和文字处理。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简单转化方法(如一位数、两位数的转化)。

三、考题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二)判断题(10分)

四、参考书目

(一)《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通用类)(1-3),主编:刘尧

(二)《物理》(基础模块),航空工业出版社,主编:王燕丽

(三)《生物》(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