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41个教师节这天,即将荣休的教育艺术学院程蛟老师依然精神矍铄地站在讲台上。学院领导轻轻推开门,手捧鲜花走进课堂,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向程老师献上芬芳的花束。程老师显得非常激动,与领导双手交握,亲切交谈。这一刻,讲台上的粉笔灰染白双鬓,而尊师重道的情谊,却温暖了岁月,照亮了教育者不变的初心。
接下来就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静静地品读程蛟老师的一篇随笔,感受他对教师职业的恋恋不舍,以及那深刻在骨髓里的教育情怀。
37年老教师的“屏幕困局”:下课十分钟的挣扎与期盼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教育艺术学院 程蛟
在兰州新区的一所高校里,即将退休的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循环:课间十分钟,我会不自觉地反复拿起手机,刷两下又默默放下。我并非迷恋网红与八卦,而是在期待一些真正想看到的消息。这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却是一位老教师面对时代变迁与职业生涯落幕时,最深沉的孤独与期待。直到一条来自二十年前学生的信息弹出,屏幕的光,终于照亮了这一切背后的真相。
我坐在兰州新区学校的办公室里,手指一次又一次无意识地滑开了手机屏幕。各类资讯如潮水般涌来:明星八卦、娱乐短视频、养生秘方——像极了闹市里叫卖的货郎,喧哗却与我无关。那些所谓“神医”的头像,总让人觉得贴着浮夸的膏药,而我真正渴望看见的,始终不见踪影。
手机又被我轻轻放下。
窗外不见黄河,唯有文荟湖在校园中央静静舒展。三十七个春秋,新校区七个春秋,我在这片新区的土地上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如今终于要送别自己。作业本在桌上叠得齐整,最上面一本的边角已经微微卷起。
不过一分钟,我的指尖又触到了冰凉的手机外壳。
这样的循环日日重复,连我自己都感到讶异。屏幕那端的世界喧嚣繁华,而我这一端却越发寂静。这些年来,新区高楼迭起,马路拓宽,唯有文荟湖依旧如昨,倒映着流云,也倒映着我即将落幕的教学生涯。
那日讲解《滕王阁序》,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阳光恰好透过窗棂,将粉笔灰照得如同金粉。学生们安静地抄写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像极了春蚕食叶。
手机突然响起。是一条二十年前学生的信息:“程老师,还记得您在黄河边带我们读《滕王阁序》吗?那时您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紧接着发来一张老照片:模糊的画面里,年轻的我站在黄河岸边,长衫被风吹得鼓荡。
我的眼眶忽然湿润了。
原来我反复拿起手机,不过是想打捞那些被时光冲散的记忆碎片。文荟湖的水面被风吹皱,漾起圈圈涟漪,像我这些年在学生心湖投下的文字印记。
我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这一次不再急于拿起。红笔继续在作业本上游走,勾画出的痕迹依然清晰,如同岁月刻下的年轮。
夕阳西下,文荟湖面泛起金光。我的教案摊开在桌上,明天还要继续讲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个学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还要继续在这条路上,陪伴我的学生们走完最后一程。
湖水永远映照着天空,不论有没有人驻足欣赏;我也将继续站在讲台上,直到最后一个下课铃响起。